第300章 大劈裹横(1 / 2)

孙禄堂的本事,是国术圈子里公认的出神入化。他那,“虎头少保,天下第一手”的名头也不是白叫的,翻翻史料就可以发现,孙公的这一辈子可以用战绩彪炳来形容了。

国难当头时,他信手击昏远来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。

年愈花甲时,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。

古稀之年,一举击败来自日本的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。用当时那些人的话来说,孙禄堂的武功已经到了,“依乎天理、批大郤、导大窾”,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,打人如走路,犯者立仆,被公认为当时中国武术界之领袖人物。

形意、八卦名家张兆东在晚年曾对友人曰:“以余一生所识,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,惟孙禄堂一人耳。”

更难得的是,这人不但自己的武功高,学生的武功也是极高,孙禄堂的门人弟子中名家辈出,高手如云,以至于当时的武术界有天下武功两家半的说法。这两家半中,第一家就是孙家。

老子英雄儿好汉,孙存周先生的武功也是高得惊人,陈子正先生对这两父子闻名已久,就想试试他的功夫。他找了个机会,在言谈中用自己的大力鹰爪功去控制孙存周先生的手,但意外的是,孙先生身躯一振便解了这雷霆万钧的鹰爪力,在这里,他用的就是合身劲。

别怪照临多言,很多时候,说形意就不得不提孙禄堂,谁让人家厉害来着。

有人总结孙禄堂先生的武学,说他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把中庸之道融合到拳学中去了。那么,这中庸之道是什么呢?

对,儒学。

把儒学、玄学、佛学这类的东西和武学相结合,是中国的传统,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具体的奥妙难以揣度,一不小心还容易将人弄到华而不实、舍本求末的陷阱里去。

其实,在传统文化中,所谓的中庸之道更多时候代表着一种境界,很少有人会把它当成一种具体方案去探讨。

那么,鹰熊合演走的是不是中庸之道呢?

是,不是我提它干嘛。

程子曰:不偏之谓中,不易之谓庸。中者,天下之正道。庸者,天下之定理。

在这个例子中,鹰熊合演是主体,鹰的敏捷和熊的浑厚构成了两极,他们两个又在鹰捉这个功架中被完美地中和了,二者共通,未有偏废。看似浮躁的鹰捉因为得到熊膀的支持而后劲不断,看似笨拙的熊力又因为鹰的敏捷而发挥得淋漓尽致,这就是中庸。

汪仑的功夫很高,可能比尚昆还要高些,而且,他最擅长的就是鹰捉这一类的技法。这小子自出道以来,便以此闻名,那一手鹰捉用得是出神入化,令人惊叹,几次三番过后,隐隐地成了他的必杀技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